格林巴利病會傳染嗎?

格林巴利症候群(GBS)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屬於急性多發性神經病變類別,其特徵是免疫系統攻擊週邊神經系統。 這種疾病的症狀包括迷失方向、疲勞、嗜睡、肌肉無力、麻木、癱瘓、針刺感以及全身灼熱感。 肺部和心血管系統也會受到 GBS 的影響,有時可能致命。

考慮到自體免疫疾病是由免疫系統本身引起的,而不是由免疫系統必須對抗的感染引起的,格林巴利症候群是否具有傳染性的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。 然而,格林巴利相關的自體免疫反應似乎可能是由微生物感染引發的,因為在三分之二的病例中,在某些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發作後會出現這種症候群。

彎曲桿菌病是由彎曲桿菌屬的多種菌種感染引起的,是最常見的胃腸炎形式之一,也是與格林巴利症候群相關的主要傳染性疾病,其中空腸彎曲桿菌被確定為主要罪魁禍首。 一旦暴露於病原體,免疫系統可能會因為分子擬態而將神經末梢誤認為細菌,即微生物細胞成分看起來與神經細胞成分相似。

流感病毒導致了被稱為「流感」的傳染病,是已知的格林巴利先行感染,並被懷疑是該綜合徵的直接原因。 GBS 新病例數通常在冬季寒冷的月份達到高峰,冬季因感冒和流感季節而臭名昭著,並且由於對疫苗中滅活病毒顆粒的免疫反應,流感疫苗接種與 GBS 之間也可能存在關聯。

胃腸道病毒感染由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等多種病毒引起,與格林巴利症候群有關,少數病例是在這種傳染病發生後發生的。 據報道,患有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患者在發病前曾遭受胃腸道病毒感染,並且在一些受試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病毒顆粒。

戊型肝炎是一種透過食用被糞便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的傳染性病毒,以感染者發生的肝臟發炎命名,並被認為是某些患有格林-巴利症候群的人的先兆病症。 在一些患有格林巴利症的人身上發現了戊型肝炎抗體的痕跡,這表明病原體與自體免疫疾病之間可能存在關聯。

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,也稱為腺熱、單核細胞增多症或菲佛氏病,在口語中被稱為“接吻病”,由Eptsein-Barre 病毒(EBV) 引起,透過人類分泌物(例如唾液)傳播。 一些受吉蘭巴利影響的患者體內存在 EBV(也稱為皰疹病毒 4 型)抗體,顯示該病毒是感染後症候群發生的主要病原體。

總之,格林巴利症候群本身不是傳染病,但可能因感染傳染病而發生。 不存在可以感染他人的致病 GBS 微生物,因為該症候群是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引起的。 然而,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是由於過去對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應而發生的,而這些致病微生物可能具有傳染性。